【校长办公室】帮扶十年情 接力续振兴 ​——东华大学定点帮扶云南省盐津县十年记
 
发布时间: 2022-10-17 浏览次数: 142

     “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0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

     今天是10月17日,第9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30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东华大学自2012年起定点帮扶云南省盐津县,这个被大家称为“挂在岩壁上的县城”的国家级贫困县,从那时起成为了东华人一直牵挂的另一个“家”,这一牵挂串起了一所高校与一座县城跨越山海的十年情谊。从黄浦江畔到彩云之南,八年脱贫攻坚战,两年乡村振兴路。十年间,蜿蜒的山路上,留下了东华人的足迹,深一行、浅一行……

 

  推进“志智双扶”

 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东华大学在定点帮扶工作中紧紧抓住盐津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以“教育”的初心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对帮扶对象“授之以渔”,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围绕“中小学生、大学生、终身教育”三个梯度,从软件到硬件,从小学生到成人教育,尽东华所能,全方位推进“志智双扶”,累计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物资)2000余万元,助力控辍保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有了东华大学的爱心捐助,我们的孩子终于可以上体育课了!”2020年,东华大学援建的流场小学操场的项目顺利完工,改变了十余年没有上体育课的状况,流场小学校长看着孩子们在崭新的操场上快乐奔跑,由衷地感叹道。十年来,东华大学先后帮助万古、黄葛槽、豆沙、流场、保宁等五个乡镇的十余所小学改善挡土墙、围墙、场地及道路硬化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安定祥和的育人环境。助力盐津县在县域范围内实施校舍项目173个,运动场及附属项目49个,彻底清零危险房屋。在东华大学参与支援建设的盐津县水田第二小学,同学们感受到了洁净的校园,漂亮的塑胶运动场,高大的教学楼、宿舍楼和宽敞明亮的食堂。崭新的乡村学校面貌,营造了异地搬迁安置点良好的育人环境。

 

 (水田二小的学生在全新的教室和操场中上课)

     黄草小学彭登进同学的母亲在受到东华大学爱心资助之后,感慨道:“是东华大学的帮助,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供两个孩子完成学业的信心。”东华大学秉承“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理念,设立“教育扶贫基金”,资助贫困学生4300余人次,覆盖当地20余所学校。同时,打造特色党建服务品牌,推进教工党支部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已资助20余人,捐资捐物,鼓励学生成长成才,贫困学子人均每年受资助金额3000元以上。

 (2019年,来自盐津的15位中小学生来沪参加“行走教育”活动)

     “高考结束后,东华大学的老师联系我们召开座谈会,为我们介绍东华大学和‘高校专项计划’,在我们启程前给予路费补助,时隔四年这些点滴小事仍然让我记忆深刻。”2017年9月,谢伟作为第一批通过结对扶贫计划来到东华的盐津学子,带着学有所成、反哺社会的理想,在东华开启了新的一段求学之路。四年后,他带着那颗回馈社会服务西部的心,入职三峡集团,希望用自己所学的本领投身西部建设中去。通过积极落实“高校专项计划”,现已有累计60余名盐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东华大学,目前已毕业25人,3人继续深造,实现了“培养一个大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的目标。

 (盐津籍2022级新生路费资助发放仪式)

     近年来,东华大学还先后组织600余名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中小微企业家来沪学习培训,组织专家赴盐津20余次,培训基层干部6000余人次、中小学教师2000余人次,以教育帮扶助力盐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2018年,盐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成绩喜人,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

 强化“造血能力”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盐津是古丝绸之路入滇的第一站,素有“滇川锁钥”之称。一个“锁”字道出了盐津县产业薄弱、交通不便的“痛点”。传统的特色产业一直无从发力,出现产业“缩水”、农民积极性不高的状况。

     针对这种现状,东华大学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痛点”,建立“东华大学帮扶盐津乡村振兴产品研发基地”,通过科学调研、技术研发、产业规划、品牌策划等形式助力盐津传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重新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学校组织师生团队赴盐津实地考察20余次,发掘盐津乡村特色产业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会同中医药专家和社会企业,创新天麻产业“优选育种”和乌骨鸡产品开发,正式推出“自加热乌骨鸡汤”系列产品,并顺利通过上海权威机构食品安全检测。此外,取用当地自涌山泉水加工生产的“寰碧山泉”,经过东华大学前期的包装设计、市场论证和营销推广,正式走向市场,在云南省周边销售总额年年攀升。学校还帮助盐津从温州农科院引进了甜糯系列、金甜系列等4个品种的玉米标准化种植项目,资助帮扶盐津建设生态黄精种植基地,采用多花黄精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推广试种植面积30亩,可带动2个农村合作社400余农民增收致富。

 

 (2021年,揭牌成立“定点帮扶盐津乡村振兴产品研发基地”及正式发布“自加热乌骨鸡汤”新产品)

     “还得是东华大学带来的知识好,我们年年收入看着涨。”黄草社区集体经济公司的养殖户近几年在年底分红的时候总是感慨道。东华大学挂钩帮扶的黄草社区在历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和不断积累下,打造出“党总支+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同时依靠东华大学消费帮扶等举措,推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养殖肉牛504头、林下乌鸡20000羽,种植竹笋5000亩、猕猴桃200亩,成立黄草电商服务中心1个,覆盖农户达720户3065人,其中脱贫户256户1068人。

 

 (2022年,东华大学挂职干部在黄草社区推进 “金甜系列玉米”和“肉牛养殖”项目)

     产品好更要销路好,为了让盐津的好货走出深山,东华大学助力打造电商生态,引入社会资源,铺就脱贫道路。黄草社区电商孵化基地在昭通市率先建立样板,实现盐津农村电商从无到有的突破。与阿里巴巴、上海光明都市菜园等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促进“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成立“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联盟(盐津分盟)”“中国电子商务会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盐津县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并获得1500万元资金资助。中国网、云南网、云南经济日报、昭通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盐津的‘互联网+’”电商扶贫案例,受到昭通市政府领导及当地群众的一致赞誉。

 

 (2020年,东华大学“院长代言”带动流量的销售新模式及媒体报道东华大学教师将“带货”融入英语教学的创新举措)

 

 (东华大学帮助实现盐津农村电商从无到有的突破)

 打造“美丽乡村”

富起来也要美起来

     五年前,这里垃圾围“村”,甚至有被形形色色垃圾漂浮物“堰塞”的“五彩河道”。如今,一栋栋崭新居民楼从山间拔地而起,乡镇之间宽敞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

     牛寨乡西部的敦厚村,是盐津县第一个乡村旅游示范区。作为“两污”处理科技示范工程的项目重点实施地区,东华大学陈泉源教授团队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一套绿色、经济、有效的治污方案,这一剂治污妙方将住宅雨水、粪便污水排水和生活杂排水等分开收集,处理过的污水还可用于农作物灌溉,既环保又实用。在东华大学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的科技帮扶下,垃圾和污水污染“两污”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盐津县不仅脱掉了“穷帽子”,还走出一条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环境学院专家帮助盐津县推进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前后对比)

     在此基础上,东华大学进一步发挥环境学科优势,降低流域沿岸白酒等相关产业对人居环境及饮水安全的影响。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反复试验,提出了“白酒酿造污水处理及产甲烷收集装置研究”的环境治理方案,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螺旋对称流厌氧专利反应器为主体,处理白酒酿造废水,并收集沼气资源,即可使酿酒废水的排放达到环保标准,又可变废为宝,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沼气资源再利用。学校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帮扶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第一批部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项目”。

     盐津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有“绿水青山”还有“生态宜居”。东华大学重点帮扶的黄草社区海子村民组位于社区海拔最高、最为偏远的村民组之一,道路均为泥土路,沟壑纵横,交通条件落后。多年来,东华大学为海子村民组筹措100余万元资金,用于贫困户修建新房、修路及900余平方米的公共生活区域,让黄草社区自然条件最恶劣的海子村民组成为了县内知名的基础设施改良示范点,村民们嘴角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学校帮助盐津县庙坝镇黄草社区集镇及海子村民组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前后对比)

     十年间,泥泞的“毛路”变成了“幸福路”,崭新的居民楼拔地而起,山美水美的美丽乡村图景在盐津展开……盐津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每一个步伐都牵动着东华师生的心,每一份成果都凝结着东华师生的智慧和汗水。

     十年间,东华大学成立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帮扶工作,学校优中选精、尽锐出战,选派挂职干部,卢洪伟、范金辉、朱卫东等3位同志先后挂职盐津县副县长,陶康乐、陶俊清、张强、董晓光、蓝维春等5位同志先后任驻村第一书记,8位东华扶贫干部接续耕耘在盐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

     十年间,来自东华大学的学生社会实践团、科研团队、专业教师等踊跃参与,全校形成以上率下、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帮扶工作机制,东华师生先后900余人赴盐津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线,共同描绘盐津美丽乡村画卷。

 (学生赴盐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未来,东华人与盐津县将继续携手并进,“用真心真情、出硬招实招”,进一步聚集一批相关领域专家,推进一批帮扶项目,取得一批有效帮扶成果,筹备建设帮扶盐津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帮助盐津县聚集高端人才和专家资源库,围绕盐津县乡村振兴总目标,实施“1234”帮扶盐津发展战略,整合资源,持续发力,促进乡村教育、乡村产业、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盐津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